打开APP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玉米耐旱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广泛的粮食作物,对于全球的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在影响玉米产量的诸多因素中,干旱是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深入解析玉米干旱响应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玉米耐旱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应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组与陈化榜研究组合作,通过对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苗期耐旱性的详细分析,对筛选到的极端表型株系进行比较转录组分析,并阐明了一个bHLH类型

2021-06-08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研究发现影响产量的水稻养分高效主效基因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受水稻进化选择的养分高效主效基因SBM1影响水稻产量。这项研究为培育具较高产量潜力和氮肥利用效率的环境友好型水稻品种提供了优异等位基因和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减少,

2021-06-10

The plant Cell;研究发现植物生物钟的新调控因子

  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引起的环境周期性变化,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都进化出了内源计时器——生物钟,它可以维持细胞内近24小时的基因表达节律性以适应环境中光温因子的昼夜动态变化。生物钟参与调控植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如光周期依赖的开花时间、发育、叶片衰老,以及植物对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等。因此,生物钟稳定性的维持对植物生长发

2021-06-07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大豆突变体基因定位测序方法改良研究获进展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成本的不断下降,基于WGS的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 Segregation Analysis,BSA)已成为快速定位候选基因的常规工具,但已报道的方法仍有待完善。例如,依赖于自交系杂交的QTL-seq策略需要后期耗费大量精力进行精细定位;而基于突变体的Mut

2021-06-07

plant, Cell & Environment:揭示幼苗子叶助力早熟大豆适应高纬长日环境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系统阐述了子叶的开花诱导功能及其分子基础,揭示了子叶在早熟大豆品种适应高纬度长日照环境中的独特作用。相关研究在《植物细胞和环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在线发表。据韩天富研究员介绍,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区,

2021-06-07

The plant Cell:普通小麦亚基因组非对称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经两次远缘杂交而形成的一种异源六倍体作物,含有A、B和D三个亚基因组。亚基因组分化对多倍体小麦基因组可塑性具有重要贡献,且成为其成功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决定小麦亚基因组分化的时空特异性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薛勇彪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

2021-06-03

Front plant Sci:食物或饮料中的化合物可抑制新冠病毒必需的蛋白酶Mpro

2020年12月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绿茶、圆叶葡萄(muscadine grape)和黑巧克力等食物或饮料中的化合物可以结合SARS-CoV-2病毒中的一种特殊的蛋白酶并阻断这种蛋白酶的功能。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30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期刊

2020-12-02

Trends plant Sci:植物有意识么?会思考么?

2019年7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一棵树倒下了,没有人会听到它,它会感到痛苦和孤独吗?不,专家们在近日发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提出了异议。他们从Todd Feinberg和Jon Mallatt的研究中得出这个结论,他们通过对简单和复杂的动物大脑的比较研究来探索意识的进化。Feinberg和Mallatt得出结论,只有脊椎动

2019-07-29

Trends in plant Science:基因编辑技术帮助科学家们培育辣味的番茄!

2019年1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辣椒跟番茄是远房表兄弟的关系。它们在1900万年前从共同祖先那里分离。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分享着一些相同的DNA。研究人员在1月7日发表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观点文章中指出,利用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具有挑战性,但也可能使番茄生产辣椒素。他们的目标不是制备什么黑暗食物,而是出于商业目的:批

2019-01-08

Molecular plant :研究揭示菌根共生中脂肪酸营养交换的调控分子机制

10月4日,Molecular plant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组题为Medicago AP2-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WRI5a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Lipid Biosynthesis and Transfer During Mycorrhizal Symbiosis 的论文。该

2018-10-21